佳音教會
 
 
 
解經系列
01/10/2018
『佳音教會解經系列二』潔淨聖殿
 
 
耶穌進了上帝的殿,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馬太福音21章12~13節》
 
聖經共記載耶穌二次潔淨聖殿。第一次是在約翰福音2章13~17節,時間是在耶穌剛出來傳道的時候;第二次則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1章12~13節,時間是在耶穌即將要被釘十架的受難週期間。因此,耶穌選在祂「開始」到「結束」的時間來潔淨聖殿,一定有其特別的意義。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耶路撒冷聖殿有許多兌換錢幣的商人?這是因為從前在巴勒斯坦有三種流通的貨幣:羅馬(帝國)貨幣、希臘(省級)貨幣和推羅(當地)貨幣。其中羅馬和希臘的錢幣上都鑄有人的肖像,猶太人認為有拜偶像之嫌,所以這兩種錢幣都不能用來付聖殿稅,因而以色列人在當時必須把稅銀兌換成推羅幣才能奉獻給上帝。但是當時的大祭司該亞法竟然把聖殿當成了錢莊,故意提高兌換的匯率和手續費,藉此謀取暴利,這樣的行為,使得原本應該充滿聖潔和公義的聖殿,到處充斥著奸滑和腐敗。

  另外,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在耶路撒冷聖殿有許多作買賣和賣鴿子的人?這是因為在當時交通非常不便利的時代裡,以色列人要從家鄉啟程前往耶路撒冷聖殿去朝拜耶和華,因路途相當的遙遠,他們根本無法將頭生的牛、羊和許多出產品的十分之一浩浩蕩蕩的帶去聖殿,所以根據摩西的律法,他們把要奉獻的供物換成銀子,以方便攜帶至聖殿,到了聖殿再買要奉獻的祭物好獻祭給耶和華上帝,這就是為什麼當時聖殿裡會有那麼多作買賣和賣鴿子的人。

  可是問題在這些商人竟以高價來販賣獻祭的牲畜,從遠道而來的朝聖者身上圖謀暴利,並在外邦人的院內擺起攤位,使得貨物充塞著整個院子,讓外邦人難以敬拜上帝。當時的大祭司竟然貪婪的將聖殿變成市場,使得原本應該充滿禱告聲的聖殿,到處充斥著叫賣聲。

馬可福音11章15~17節也有記載耶穌第二次潔淨聖殿的情形:「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其中為什麼耶穌會說:「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這是因為在當時他們把外邦人庭院變成為貫通城內兩個區域的交通要道,扛著貨物的人都以此處為捷徑,因此耶穌阻止人將聖殿外庭院當作通道,要讓聖殿恢復成為真正敬拜上帝的地方。

今日的教會,也不乏有心圖利的商人在教會中與弟兄姐妹作買賣,將世界的經貿制度帶進教會,而引發教會內不少的爭論,甚至有人會因此怪罪教會沒有在此事上教導真理,而離開教會。我們不是說弟兄姐妹不能在商務上有所往來,我們乃是強調「不在教會中」進行。若弟兄姐妹在商場上有需要配搭,那可約在「教會外」進行,以免影響教會的公信力,畢竟教會必須從世界中分別出來。

  上帝的殿是萬民禱告的殿,是弟兄姐妹敬拜主的地方。我們到教會的目的是「找上帝」,而非「找人」。若抱著不良的動機來到教會牟利,那是教會所不允許的,且會使弟兄姐妹模糊了敬拜的焦點,而專以「人的事」為念,無法分別為聖,合乎主用。教會應該是分享真理、傳揚福音和上帝同在的地方。讓我們都在此事上儆醒,以使我們的教會從世界中分別出來,是聖潔的、是上帝榮耀的居所。